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1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

    的金刚六如偈,形象地表达了佛教的无常体验。诸法无常,人生为无常患累所逼,不能自主,便产生了种种痛苦,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五取蕴这。 与佛教对人生痛苦的...李商隐对人生痛苦的体验,在精神实质上与佛学对人生的看法不谋而合,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有求皆、无常幻灭。 一、对无常幻灭的深切体验 原始佛教为了论证人生无常,提出了三个命题:“诸行无常”、“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446911.html
  • 欧阳竟无:瑜伽师地论解题

    四净胜经心清净苾刍思惟五相经荡尘经三相思惟经。思所成地。释诸伽陀经。声闻地。释师子吼经普贤经难陀经七日经。菩萨地。释转有经无尽意经。抉寻伺地。释出爱经经三士经。抉三摩地。释身念处经摩词俱瑟耻罗经法... 沉掉不信懈放忘散及不正知者无学无染非无意依义。九者人天为忧而非尤重。鬼畜忧苦有纯杂异。地狱纯。三乘不摄。忧喜乐三决非无记义。十者六七心品执我法者是能遍计心熏习力所变二分。从缘生故名依他起。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847360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1)

    首先,让我们来看成立较早的《集异门足论》卷6,《论》中在说明四圣谛时,都简单扼要的说明。这如“谛”,仅以“五取蕴”来取代一般以“”说明谛。(大正26,392a16~19)除了《集异门足论》外,...的二谛思想鲜少有学者研究。  有关原始佛教的二谛思想,在现存《阿含经》中,只有汉译《增一阿含经》的〈阿须伦品第〉明显地说到“二谛”一语。而有关二谛思想的内容,我们认为,从汉译四阿含所使用的诸多二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8.html
  • 四谛现观之略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清净道论》为主

    是谓名为谛。14  圣者观察三界一切的现象都是的,这样如实的观察是真实不虚的,所以名之谛。如生、老、病、死之四,加上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盛阴(五取蕴)之四,总共有。前七是在...灭道圣谛或出要谛。指灭除烦恼、趋向涅槃的修行方法,通常是指正道而言。如《中阿含经》卷7〈分别圣谛经〉云︰  云何苦灭道圣谛?谓正见、正志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22  佛能照其如此如此...

    释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5.html
  • 西夏文刊本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的两幅扉画

    实赖此经,大朝国信众施主陈智高,系念斯语,生起大愿,番国旧时印板,国亡毁失,故舍净财,令雕新字,起乙巳年八月十五日,于丁未年刻毕,而施印于净纸,愿以此善根,上报四恩,下济,复隆正法,重新佛事,智高等十恶五逆罪恶止灭,三恶报不受,现生极乐,终成佛道。亡者,慈父陈智宝师、陈昔黑护、兄陈智护师、兄陈花严茂、弟陈智觉……”  从上述的序跋文,对本经之版本可得出三点认识:  (一)刻印时间:始雕于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147846.html
  • 明代藕益大师《十大碍行》语译·事理浅释

    佛祖圣贤,没有一个不把逆境当作大熔炉来锻炼自己的。佛的四圣谛,谛就放在头一位。又称师。倘若稍为存在着一念喜欢顺境而嫌恶逆境的情绪,那终究会同那些烂草枯叶一般,怎么能像松柏那样在冰霜风雪之中...如果不是自己分内的福,硬要去争,那就要在别处折更多的福。这也是因果的规律。   《佛说大人觉经》里也讲到:“多欲为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,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”又说:&...

    王智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847947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心

    之后又接著说受─,对于则说明“”、“集”、“灭”、“趣向灭之道”四谛,并解释集是指十二支缘起的流转,灭是十二支缘起的还灭,趣向灭之道是正道。[17]   又,在《相应部》中...世间以心为主导,由生起的心而左右。[1]   [30]或者,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所成。若以恶意言说或行动,因此随及彼身,犹如车轮跟随挽牛之足。   诸法以意为先导,以意为胜,由意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748010.html
  • 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四圣谛的第一谛“一切皆”代表佛教对于内在问题的本质所具有的基本了解。在佛教“”字的内容有二、三、四乃至百十等说。傅伟勋认为第一谛谛只提出了内在问题的表面结构,第二谛集谛的缘起说(...(妄心门、识门)、业报门(轮回门)、教化门(法施门、方便门、教育门)、应病门(治疗门)、时机门、禅定门(修证门)、戒律门(道德门)、教团门(僧伽门、社会门)、生计门(财施门、经济门)、五明门(学术 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048097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之「无明、爱结、有识之身」经证考察

    名为有漏」[29] 。他们认为:有漏、无漏,   [24] 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   [25] 「世法者。一利、二无利、三誉、四非誉、五赞、六毁、七乐、。问:何故作此论?答:欲止他宗显己义...杂阿含》294经,相当于南传《相应部》(愚与智)。   此经典之全貌是「无明所覆、爱结所系,愚夫感得有识之身,智者亦尔」。愚痴者与智慧者都会感受到、乐;但是,愚痴者不修梵行,无明不断,爱缘不尽,身坏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848188.html
  • 证严法师著:静思、智慧、爱(1)

    做,多无聊、多乏味啊!所以,天寿在佛教中也是难之一。   反观人道,人间虽然是,但是却很有趣,有富有贫、有恶有善。看到贫苦的众生,我们付出爱心来帮助他,这种行善带给我们快乐!比较一下困苦的人,...ldquo;病”,可以说是之最,尤其是当我因病无法起床时,才更深深体会到《地藏经》所说的铁床地狱之,铁床地狱中的一张床有四十里大,一个人躺在上面不觉得大,几万人躺在上面也不觉得小。这段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148258.html